【火星可能存在過幾代生命】
火星可以說是我們除了地球之外,最熟悉的行星了。我們時不時的會在媒體上看到關于火星的新聞報道。
在天文學不發(fā)達的時候就一直傳出火星上有“小綠人”的傳說。
至于現(xiàn)在,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火星的事情:比如火星是紅色的;火星上有個“火星之臉”;火星上有個太陽系內最大的火山“奧林帕斯火山”;人類發(fā)射了好幾個火星車在火星上,有好奇號、機遇號、祝融號等等。
火星之臉(其實只是一塊火星巖石,由于拍攝角度的光學錯覺才形成了人臉形狀)
火星上的奧林帕斯火山
由此可見,人類對火星的關注有多高了。人類之所以這么關注火星,一方面是火星太像地球了;另一方面,人類一直在尋求一個問題的答案: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以及是否存在過生命?
事實上科學家們一直懷疑,火星上可能曾經有過生命。我們今天看到的荒蕪的世界,很久以前可能就擠滿了火星生命。
隨著對宇宙不斷的探索,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構成生命的物質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而早期的火星可能是將這些物質聚集在一起的完美場所。
如果有一本關于生命所需一切的食譜,那么就會需要水、有機化學、穩(wěn)定的表面、以及厚重的大氣層……
好吧,火星上這些都有,火星滿足生命開始的每一個具體要求。所以火星上存在過生命,并非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類派出了機器人軍隊去尋找生命存在的跡象,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發(fā)現(xiàn)。
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生命,但他們已經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證據(jù)?;鹦鞘且幌盗袣缧缘臏缃^級別事件的受害者。這些事件使這顆紅色星球徹底淪陷。
火星上可能曾經有過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但在火星暴力的歷史中此起彼伏。所以很有可能,火星生命已經開始了很多次。
【第一代火星生命】
看起來,生命的最初起源可能就發(fā)生在火星歷史的非常早期。當?shù)貧だ鋮s到足以給它一個堅實的立足點時,火星就有了這種早期生命的一種至關重要的元素——水。這也是年輕的地球所共同擁有的。
干燥、惡劣環(huán)境的火星曾經有過海洋。想象一下,45億年前的火星,熔巖冷卻后形成固態(tài)地殼,水在表面聚集,形成原始海洋。
當雨水掃過熱氣騰騰的火山地貌后,在淺淺的水池中,火星生命開始浮現(xiàn)。
這些第一批外星生命肯定比科幻小說中描述的要簡單得多。我們所說的當然不可能是小綠人,或者其他什么的。也不可能是能在火星表面行走的生物,而是更小更簡單的單細胞生命。
如果用一個熟悉東西來比喻,它看起來就像地球上的細菌。微小的,圓的,棒狀的生物。
如果真有這樣火星上的細菌生命確實存在的話,那它就是我們太陽系的第一代生命。早在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之前,火星的巖石池就已經在大量繁殖了。
火星的小體積給了它們一個良好的開端。因為火星比地球小,它的冷卻速度會比地球快一點。所以在太陽系早期,火星可能比當時的地球更像地球。
在太陽剛形成的1億年后,此時地球表面仍然是一個熔巖湖,但火星上的生命可能已經在這個更小、更冷的星球上茁壯成長。
但第一批火星生命在陽光下享受的時間不會太長,不可避免的死亡威脅已經從太空中悄悄逼近……
一顆巨大的宇宙炸彈會徹底改變行星的形狀, 使其變得不再對稱,火星的北半球被壓碎了。
大多數(shù)行星都是圓的,但事實證明火星并沒有它想象的那么圓,就平均海拔而言,南半球的海拔比北半球高。換句話說,如果你從北極出發(fā)繞一圈走到南極,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一直在走上坡路。
所以,科學家們把這種北半球南半球存在差異的情況稱之為火星殼的二分性。它是這個行星的最大的謎團之一。
【北極撞擊事件】
2008年,科學家繪制了火星表面的地圖,并給出了火星上巨大凹痕的解釋。
火星表面?zhèn)尾蕡D(藍色區(qū)域為低洼區(qū)域)
圖片中,火星上那片巨大的藍色區(qū)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盆地。這是某次大規(guī)模撞擊的結果。這個撞擊被稱為“北極撞擊事件”。
這次撞擊炸出了一個寬6500英里,深5英里的隕石坑,大到足以吞噬整個美國還有剩余的空間。
這確實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事實上,整個星球的上半部分似乎都被吹走了。能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是與冥王星大小的物體襲擊了火星。
如果與6500萬年前使恐龍滅亡的那次撞擊比起來,那次撞擊就顯得非常微不足道了。
45億年前早期的太陽系,充滿了星子和原行星?;鹦呛偷厍蛟谛纬傻倪^程中留下的類似小行星的殘留物。其中一顆小行星非常巨大,它與火星發(fā)生了直接碰撞。
此時,如果火星上已經有生命了,那么任何微小的火星生命都面臨滅頂之災。
如果這次撞擊發(fā)生在今天,而我們很不幸地目睹了這次事件。你首先看到的將是天空中出現(xiàn)了另一個月亮,然后當你再看到它時會發(fā)現(xiàn)它越來越大了。
當它落下來時,它會布滿整個天空,從地平線一頭到地平線另一頭。而當它撞擊的時候,它的頂部仍然遠在太空中。
行星撞擊想像圖
撞擊的星球直徑有1900公里,相當于冥王星的大小。撞擊時產生的能量會使整個火星震撼,整個星球就像果凍一樣搖擺不定。
碰撞的一剎那產生的沖擊波所釋放出的能量,比任何有記錄的地震都要大,就像一場巖石海嘯沖出來,把任何東西甩到一邊。
這個影響是災難性的,它將星球近一半的表面吹入太空,并將殘留的地殼變成沸騰的熔巖湖。
你無法想像整個星球融化,所產生影響的規(guī)模有多大。這絕對不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能比的,這是整個行星的融化事件。
可以說,火星被毀滅了,整個火星的表面是熔化的。它的大氣層被吹到太空中,海洋也被蒸發(fā)了。
如果火星是我們太陽系中第一個生命的家園,那現(xiàn)在可能已經不存在了。
火星表面需要5000萬年,才能從撞擊中恢復過來。
新證據(jù)表明,火星后來可能已經恢復了生命的生存條件。但生命本身是否又重新出現(xiàn)了呢?
【第二代火星生命】
“北極撞擊”事件的1000萬年之后,火星的溫度已經冷卻到足以使其表面再次變成固體。
火星上已經有了生命的一些成分、穩(wěn)定的表面以及一些能量。但還是缺一樣關鍵要素——水。
44.9億年前的火星,星球表面是干燥的。沒有水,生命無法重新開始,第二代火星生命永遠不會出現(xiàn)。
2004年,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探測器登陸火星,它的任務之一是尋找北極撞擊火星后,水返回火星的證據(jù)。
沒過多久,“機遇號”在一個沙丘化石表面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奇異的、圓形的金屬巖石。這些巖石被稱為藍莓石。
這些草莓石是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因為地球上,美國猶他州的石化沙丘上,也散落著藍莓石。
要形成這樣的小藍莓石,需要大量水的,必須有水流穿過巖石,讓巖石收集鐵,然后必須有大量的風,經過幾千年的風蝕,較軟的巖石被吹走了,最后只留下藍莓石。
為了讓藍莓石能在今天的火星表面生存,這顆紅色星球在災難性的撞擊后一定有了水和大氣層。
由于火星表面有液態(tài)水,生命的成分可能會再次結合創(chuàng)造出第二代火星生命。
但是這些水是從哪里來的呢?答案令人驚訝,它可能就在這顆行星上,而且水非常豐富。
我們知道在地球的地幔深處有水,所以完全有可能在火星深處存在水。火山爆發(fā)可能會把水帶回星球表面。
火星上有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其中最大的就是奧林帕斯火山,比珠穆朗瑪峰高三倍多。
44.9億年前,火山噴發(fā)出帶有水的熔巖,形成猛烈的暴雨淹沒了火星表面。
幾萬年后,火星再次變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為第二代火星生命的崛起提供了完美的條件。
所以,理論上說,40億年前第二代單細胞細菌可能在火星上出現(xiàn)了。同時,在四億公里外,地球上的生命也才剛剛開始。
然而與火星不同的是,地球上有穩(wěn)定的氣候,生命得以不斷地進化,并最終進化成我們。
火星的情景卻截然不同。來自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證據(jù)表明一場冰凍的末日即將來臨。對于第二代火星生命來說,凜冬將至。
2008年,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在火星表面高空飛行。它的探地雷達儀器能探測地表深處,旨在解開火星的地質秘密。
當它掃描火星赤道附近時,軌道飛行器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應該在那里的東西——一個巨大的地下冰川。一英里厚,三倍于洛杉磯的面積。
火星上的地下冰川
這種規(guī)模的冰應該只會在極寒的兩極形成,唯一的解釋是,火星的赤道偏離了太陽。
一定是被某個東西給掀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軸線的傾斜度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
大多數(shù)行星都會擺動,而且是不定時地擺動。一旦擺動得非常厲害,就會翻轉,導致超級冬天的出現(xiàn)。
如果這發(fā)生在地球上,洛杉磯可能會變成北極。你可以想象火星上也發(fā)生了類似的事情,變化會非常的劇烈。
39億年前,火星幾乎傾斜了80度,冬季氣溫降到零下87攝氏度以下。
隨著極地冰蓋迅速向赤道擴散,液態(tài)水和任何潛在的火星生命都凍結成了固態(tài)。驅動生命進化反應的水會在微小細菌體內凍結。冰晶的形成并刺穿火星生命的細胞壁,直到最終死亡。
冰晶刺穿火星生命細胞壁想像圖
每12萬年,火星的傾斜度就會發(fā)生變化,因為星球的混亂擺動,使得火星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從深凍中拋進又拋出。
與此同時,在地球上,我們的遠古祖先卻過得很輕松,地球的擺動和季節(jié)保持相對穩(wěn)定。這都要歸功于我們的秘密武器——我們的超大月亮。
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意味著我們的旋轉軸非常非常穩(wěn)定。季節(jié)變化一年又一年,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幾十億年都是如此。
月球巨大的質量對地球產生了巨大的引力,穩(wěn)定了地球的擺動,并控制了我們的氣候。
如果沒有月球,早期的地球會像火星一樣劇烈地擺動,我們的祖先也會面臨和早期火星生命一樣的冰凍命運。
火星沒有大衛(wèi)星,只有兩個很小很小的衛(wèi)星,對它的影響很小。
所以如果說火星的第一次生命是被巨大的撞擊殺死的,那么它的第二次很可能是被火星本身殺死的,因為火星本身很不穩(wěn)定。
【第三代火星生命】
在火星上,生命的前景似乎很暗淡。但如此嚴酷的星球環(huán)境,有可能使火星生命進化,并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在地球上,被稱為極端微生物的有機體已經進化到可以生活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從海底沸騰的熱液噴口到冰川的深凍,都有生命的痕跡。
所以當環(huán)境變得艱難時,生命似乎也變得更頑強。也許火星的超級冬天孕育出了第三代生命……
38億年前,第三代生命可能已經在火星表面繁衍生息。
它們是由少數(shù)幾種火星生命進化而來,熬過了火星上的超級冬天,這是迄今為止火星上最艱難的生命。
但是,隨著超級冬天的結束,火星生命面臨的挑戰(zhàn)將變得更加糟糕。
另一個滅絕級別的事件即將發(fā)生,火星的大氣層正在被不斷地撕裂,這是否就是徹底消滅火星生命的那致命一擊呢?
想象一下,38億年前的火星是一個溫暖潮濕的世界。超級頑強的細菌在蓬勃發(fā)展,但這些火星生命即將面臨另一場災難。
這場災難將考驗最強壯的火星生命,他們即將失去生命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液態(tài)水。
你必須意識到在行星表面有液態(tài)水是多么的困難。我們知道,當周圍有液態(tài)水時,生命就會運行得很好。
但如果要保持液態(tài)水,就需要氣壓和溫度的平衡。如果沒有了大氣的壓力,那么無論溫度如何,液態(tài)水都會從行星表面蒸發(fā)。
而氣壓是由于大氣的存在而產生的。在很多方面,大氣就像一個蓋子,阻止水進入太空。
這種大氣壓非常重要,37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享受著溫暖的海洋和厚重的大氣層。
但在火星上,第三次滅絕級別的事件,正蓄勢以待。大氣層正在慢慢被剝離,火星上的海洋開始蒸發(fā)。這兩個行星上的生命,現(xiàn)在他們的命運都取決于星球磁芯的強度。
事實證明,地球上大氣層的存在,可能依賴于地球的磁場。因為我們磁場的作用,就是保護我們免受一種風的沖擊。一種來自于太陽的持續(xù)吹出的亞原子粒子流。我們把它稱之為太陽風。
太陽風,我們已經多次提到它了。它有著驚人的能力,如果行星沒有磁場的保護,它就會把行星的大氣層給剝離。
太陽風剝離大氣層想像圖
38億年前,火星也有一個熔化了的地核和磁場。后來火星的磁場消失了,科學家們猜測,部分原因是古代北極撞擊的影響。這次撞擊不但改變了火星的地貌,也將熱量送入火星,增加了外地幔的溫度。
行星內部的熱量趨于平衡,金屬慢慢停止攪動。但由于溫度梯度比較小,使得這個動態(tài)過程很難驅動強磁場。
幾億年后,火星的磁場關閉了。當火星突然失去了磁場,超級強悍的火星生命也同樣面臨滅絕,一點一點地,大氣層正被吹進太空。整個星球的氣壓都在下降,火星上的大部分水已經蒸發(fā)殆盡。
沒有了這種珍貴的液體,存活的機會微乎其微。
但是,對于火星生命來說,還有一個更迫在眉睫的危險,由于沒有了磁場和厚厚的大氣層,火星表面感受到了太陽輻射的全部力量。
如果是地表的微生物,除了必須要適應很少的大氣和沒有水的環(huán)境。還要遭受大量來自太陽的紫外線,以及那些一直撞到你身上的粒子。
太陽風輻射的轟擊后,它們的DNA會被撕裂。沒有大氣層,這個星球的表面就是無菌的。
【第四代火星生命】
但這真的是火星生命的終結嗎?
生命是如此頑強,即使是那些難以置信的災難性變化,它也能幸存下來。所以有可能,今天它們還在那里。
為了在輻射中存活下來,火星生命必須深入地下。在這個受保護的地下環(huán)境中,它也可能會找到液態(tài)水的來源。
如果是那樣的話,火星生命今天還會在那里,等著我們去拜訪并向它們打招呼。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機器人探測器和著陸器一直在火星表面尋找生命的跡象。
但他們找對地方了嗎?火星表面是一片沒有水的沙漠,受到有害輻射的轟炸,如果今天火星上還有第四代生命存在,許多科學家認為它一定在地下深處。
在火星表面之下,可能擁有生命所需的一切條件。那里可能有一些液態(tài)水,而且也不受地表強烈輻射的影響。
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生命將是人類一項不朽的成就。但這是有危險的,把火星上的生命暴露給地球上的生命,我們會不會無意中引發(fā)另一場滅絕事件?
人類一直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物種滅絕機制之一。
所以我們會在火星上制造類似的災難嗎?
如果有一天人類去了火星,那么我們將成為一個入侵物種。如果有一些火星生命存活在某個生態(tài)位上,我們將成為它們最終的毀滅者。所以我們有保護火星上任何生命的道德責任。
當然問題并不在于我們,而在于我們體內和體內的細菌。平均有10到20萬億細菌正在搭乘我們人類身體的便車。如果我們去火星,我們就會帶上我們的“小伙伴”。
而這些“小蟲子”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成為火星生命的致命競爭對手。
所以,當我們要發(fā)射探測器到火星上時,為了防止火星污染,我們要把設備在110攝氏度的溫度下炙烤至少50個小時。
但是要讓宇航員保持“清潔”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們不能燒烤人類。我們無法在這樣的溫度下生存,除非我們找到一種方法,讓宇航員遠離“蟲子”。
否則利用機器人去探索火星,是我們保護火星生命免受傷害的最佳選擇。
不過,有報道說,美國航空航天局稱在2040年將人類送上火星??磥恚瑸榱巳祟悓淼纳媾c發(fā)展,人類已經顧不上是否會給火星生命帶去傷害了。
【我們可能都是火星人】
一些科學家認為最早的火星生命可能并沒有留在火星上。它可能已經來到了這里,我們的地球。
有一種理論認為生命可能源自火星,或者在火星和地球之間來回穿梭。
這并不是牽強附會,事實證明,我們地球上確實是有一些來自火星的隕石。
因為隕石都經歷了地球大氣層的燒蝕,表面有一層氣體摩擦燒蝕的硬殼,這與地球上的石頭是很不相同的。
再就是不同天體的隕石成分也不相同,火星隕石也是有其獨特的成分的,人類發(fā)射到火星上的探測器發(fā)現(xiàn)火星隕石和火星上的石頭很相似。所以科學家們對火星隕石的確認基本是沒有疑義的。
火星隕石迄今為止共發(fā)現(xiàn)15個,其中6個發(fā)現(xiàn)于南極,4個發(fā)現(xiàn)于荒漠,都是非球粒隕石,巖石類型包括輝玻巖、輝橄巖、純橄巖、斜方輝巖,超鎂鐵、火成玄武巖等。
如果火星生命來到地球,他們會在我們的星球上播種生命的種子嗎?
我們的祖先可能源自火星生命的理論被稱為“有生源說”。
根據(jù)該理論,地球上的生命始于一塊充滿外星細菌的太空巖石降落在地球上。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從那些宇宙漫游者進化而來的。
科學們經過研究,確定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追溯到40億年前。即被稱為晚期重轟炸的小行星雨持續(xù)攻擊的末期。
有很多來自太陽系外部的物體——彗星,小行星,和各種各樣的東西……進入太陽系內部并撞擊行星。
有一個巨大的物體撞擊火星時,把火星的碎片撞入太空。而這個撞擊就是北極撞擊。
這個時間剛好能聯(lián)系上地球上的晚期重轟炸末期。
如果根據(jù)火星地質記錄,計算一下有多少碎片會被拋到太空中以及可能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你會發(fā)現(xiàn)這與后來的北極撞擊是一致的……
有可能來自北極撞擊的碎片來到了地球,并像雨點一樣落在地球身上,形成了后期的重轟炸。在地球上播撒了火星的細菌孢子。
科學家們在火星隕石“艾倫—希爾斯84001”發(fā)現(xiàn)了關于火星生命的痕跡,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利用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這塊隕石晶體結構中的大約25%是由細菌形成的,觀測結果直接將神秘的火星生命遺跡展示在人類面前,這塊隕石也成為火星曾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證據(jù)。
當然,這種古老的火星生命是否會在地球上撒播生命的種子,目前還只是一個假設,我們還不確定。我們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但這在物理上是有可能發(fā)生的。
火星隕石及隕石晶體結構
那么外星細菌是否能在漫長而嚴寒的太空旅行中存活下來呢?
在地球上的某些細菌,當它們經歷一個緊張的環(huán)境時,它們開始形成我們所稱的“孢子”。
而孢子,你可以想象成一個種子所有的遺傳信息都在中間。它受到無數(shù)層防御的保護,就好比他們把自己封閉在太空船里,這將使它們能夠在太空中生存。
你可以取一個孢子,把它放在太空中,然后再帶回來,你發(fā)現(xiàn)它們仍然可以存活。
孢子能讓細菌在休眠狀態(tài)下存活很長時間。有一個記錄,在恐龍時代之前形成的孢子,在經過2.5億年的睡眠后被復蘇了。理論上,孢子可以存活數(shù)百萬年。
所以,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來自火星,我們其實都是火星人。
當然,有生源說雖然能解釋地球上生命的來源,但它還是沒有解釋生命是如何開啟的。
也許生命起源于火星,但我們不知道它是如何在火星上開始的。
所以仍然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生命是如何開始的?這個目前還是自然科學的最大的謎團之一。
所以,盡管火星面臨著不同的星球災難,盡管被毀滅的可能性很大,然而火星生命今天仍然有可能活著,深埋在火星地表之下,甚至可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如果生命真的那么頑強,它可以再次重來,一直重啟,持續(xù)重來。這給了很多宇宙生命的希望,這告訴我,生命也許是頑強的,也許每個人都很脆弱,但也許生命本身就是頑強的。
現(xiàn)在科學家們所能做的就是推測。直到能夠開發(fā)出訪問紅色星球的技術,并獲得我們的第一個外星生命樣本。
這將改變一切,我們將會有另一個關于生命如何開始和如何運作的例子。就算它已經死亡,我們也知道它就在那里,宇宙生命學就再也不會和以前一樣了。
上一篇:戴假牙可能會營養(yǎng)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