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騰訊醫(yī)典
假如你患上了晚期心臟病,只有靠心臟移植才能繼續(xù)活下去。這時醫(yī)生告訴你,可以為你移植一顆來自豬的心臟,你會同意嗎?
近日,美國馬里蘭大學醫(yī)學中心,就完成了這一項史無前例的手術。
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57歲晚期心臟病男子完成手術,供體來自一顆轉基因豬心,術后4天,患者個人情況穩(wěn)定,移植后心臟工作良好。(全球首位豬心移植患者和醫(yī)生。來源: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官網)
這是人類醫(yī)學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但還是有很多人想問:為什么選豬的心臟?一定要移植豬的心臟嗎?
今天這篇,我們就來科普“豬心移植”這件事。首先,你肯定想問:為什么不用人的心臟?不會有醫(yī)學倫理學問題嗎?
這是因為,一直以來,心源供體都極度匱乏,再加上配型困難,嚴重制約了心臟移植技術的開展,常常讓很多心臟病患者陷入“無心可移”的絕境。
也正是因為沒有匹配的合適人供體心臟,最終,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的醫(yī)生決定,為他采用“豬心”移植。(來源: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官網)
那么,為什么要選豬的心臟,而不是和人類更像的猴子、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呢?
首先是因為時間緊迫和周期長。猴子、猩猩等靈長類動物生長時間非常長,往往要10年以上的培養(yǎng)時間才能跟人體達到相似水平,并且它們本身就是國家保護動物,繁殖率也不高,一胎一仔不說,培育成本也很高。
而心功能嚴重衰竭、需心臟移植的心臟病患者往往很難等這么長的時間。需要心臟移植的患者,往往都處在非常緊迫的狀態(tài),可以說早一點移植,就多一些活下去的可能。
這位接受了豬心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前幾個月一直臥床不起,他自己也說:
“要么死,要么做移植手術。我想活下去。這是黑暗中一次嘗試,但這是我最后的選擇?!?/span>
其次,豬心臟的大小、心血管、心房分布等解剖結構、血流動力學水平都與人體十分相似。再加上豬的培育和繁殖成本都比較低,因此成為了目前動物器官移植的最佳“心”選。你可能在想:豬的心臟既然能救命,那以后如果吃豬心,是不是就太“浪費”了?
不!作為豬心供體的豬,和我們平時在菜市場買的,可不是一種豬。所有器官移植,哪怕是人作為供體的,最怕的就是“免疫排斥反應”[7]。
醫(yī)生這次敢放心用“豬心”,原因就在:這個供體豬不簡單!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這次“豬心移植”,截至術后4天,患者的狀態(tài)仍然良好。
這是因為,手術用到的豬心,不是來自養(yǎng)豬場的普通豬,而是由醫(yī)學公司提前近一年時間就開始精心準備的“特種豬”。
科研人員對這只供體豬進行了10處基因修飾,不但敲除了3個會迅速引起人體免疫排斥的基因,還人工添加了6個人類特有的基因組來提升豬心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耐受力,這才有了今天的奇跡。
可以說,這個看似簡單的手術,背后是現代科技和醫(yī)療宏偉發(fā)展的深厚支撐。你可能還想問:好好的人心不用,為什么要這么大費周章用豬的心?
最重要一個原因很簡單:沒有足夠的人供體心源。中國醫(y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yī)師分會會長鄭樹森院士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目前我國器官捐獻的數量已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2021年,我國共實行了4163例器官捐獻,開展了4620例肝臟移植、9392例腎臟移植、602例肺移植、583例心臟移植?!?/span>
仔細一看,你不難發(fā)現:心臟移植占比最小。
無論肝臟、腎臟、肺臟,都可以實現器官的部分捐獻,即捐獻一側、一半、一部分的器官,也可滿足被捐獻者的使用和生命維持。
但心臟移植不同,如果要捐獻,必然是整個心臟都要捐獻。這就意味著,捐獻者必然是已經死亡,因此“心源”極度匱乏。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心源缺乏的背后,是很多正掙扎在生死線上,苦苦等待心臟供體的患者。
目前,我國每年心臟移植手術大概有300~400例左右,并且心臟移植后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為13年,三年生存率大于90%,五年生存率大于85%[6]。
也就是說,如果能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患者還是很有希望繼續(xù)活下去,擁有不錯的生命質量,有更多時間完成自己的心愿,陪伴家人,而不是躺在病床上,期盼著奇跡到來。(2018年中國心臟移植例數排名前10醫(yī)療機構。
來源:《中國器官移植發(fā)展報告(2019)》)
心臟移植,似乎很容易進行,但其實還有很大難度,包括供體匱乏、配型困難、手術復雜、術后并發(fā)癥多[8]等。所以,不論是醫(yī)療從業(yè)者,還是心臟病患者及家屬,相信有不少人都在關注這位接受了豬心移植患者的后續(xù)發(fā)展。
這位57歲的男子以后會怎么樣,能活到多少歲?這項技術是否能在未來被廣泛應用?是否會價格高昂或者出現其它問題?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典哥查閱了咱們國家器官移植情況的材料,發(fā)現:
我國在2020年內完成器官移植手術19454例,年度器官移植數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
但由于器官供體不足,各種移植的發(fā)展其實仍然十分受限。近幾年的國內死亡后器官捐獻數量整體都不足,遠遠滿足不了國內每年約30萬人次的器官移植需求[10]。(《中國器官移植發(fā)展報告(2019)》)
因此,對于看到這里的你,典哥想說:
如果你愿意,在充分考慮后,可以選擇進行器官捐獻志愿登記。
畢竟,在期待“豬心”移植和其它各類技術發(fā)展的這段時間,更多有相似經歷的患者依然在等待他們生命的奇跡。
在目前的器官移植領域,依然需要更多人的善意和善舉。
這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饋贈,也是愛的傳遞。
專家點評點評專家:張海波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醫(yī)師
心臟移植供體捐獻,更加受限制的一個原因是:手術技術和圍術期管理比較復雜,只能在大型有經驗心臟外科團隊進行。
開展心臟移植的醫(yī)院數量,遠遠少于肝腎移植醫(yī)院數量。另外,心臟耐受缺血時間一般約六個小時,臟器移植里最短,因此受限地理區(qū)域范圍。
而類似“豬心”移植的異種移植,從20世紀70年代心臟移植早期階段開始,就有狒狒和豬心臟開始嘗試,但都因為嚴重的超級性排異反應而失敗。
后來,異種移植在基因編輯和敲除技術進步下獲得很大進展,才逐漸成為這些年研究熱點,直到這次手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此外,關于人工心臟技術,這些年來因為心臟移植供體缺乏,除了異種移植研究之外,人工心臟輔助技術也發(fā)展很快,已經有一些超過十年的成功病例,但是因為價格很貴,而且還有出血和血栓風險,多數人工心臟輔助的病人都要過渡到心臟移植手術,因此,人工心臟技術成功率尚不如心臟移植。
目前,這個病例剛剛成功過了幾天,意味著基本度過了超級性排異反應階段,下面就面臨幾個月內最常見的急性排異反應考驗。
這個階段中,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策略也是一大考驗和積累經驗的過程。我們都拭目以待,期待更深刻理解異種心臟移植的成功。
特約作者:劉蓬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博士生
審稿專家:韓博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yī)師
參考文獻
[1]https://www.medschool.umaryland.edu/news/2022/University-of-Maryland-School-of-Medicine-Faculty-Scientists-and-Clinicians-Perform-Historic-First-Successful-Transplant-of-Porcine-Heart-into-Adult-Human-with-End-Stage-Heart-Disease.html
[2]陳鵬飛,聶惠蓉,戴一凡,蔡志明,牟麗莎.基因修飾豬在異種器官移植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7,11(02):119-124.
[3]鄧福英,許家麗,韋小秋,曾小蕙,溫紅,朱瑞萍.巴馬小型豬不停跳原位心臟移植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4,7(12):1163-1165.
[4]韓讓移植豬心、豬腎猴子存活20多天[J].生物學教學,2012,37(12):74.
[5]Mohiuddin MM, Singh AK, Corcoran PC, Thomas Iii ML, Clark T, Lewis BG, Hoyt RF, Eckhaus M, Pierson Iii RN, Belli AJ, Wolf E, Klymiuk N, Phelps C, Reimann KA, Ayares D, Horvath KA. Chimeric 2C10R4 anti-CD40 antibody therapy is critical for long-term survival of GTKO.hCD46.hTBM pig-to-primate cardiac xenograft. Nat Commun. 2016 Apr 5;7:11138.
[6]鄭樹森.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現狀[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37(04):523-525.
[7]鄒俊逸,張輝,張歆杰,李子佳,許明雷,王東.110例原位心臟移植臨床經驗[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1,59(08):86-91.
[8]景啟明,王睿,陳鑫.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36例臨床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9,26(10):968-972.
[9]陳梅芳.中國心臟移植術后并發(fā)癥診療規(guī)范(2019版)[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9,13(01):21-23.
[10]黃潔夫,中國器官移植發(fā)展基金會,《中國器官移植發(fā)展報告(201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