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用擔心高考失利會帶來慘淡的人生,你的未來,由你做主。
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網絡上到處都是對考生們的祝福帖子,心意肯定是好的,但是全網鋪天蓋地的報道高考,是否刻意拔高了,還是說高考失敗,就注定這個人以后都是失敗的。
客觀來講,一個人在朝氣蓬勃的18歲,經歷一次或成功,或失敗的高考,不能完全決定未來發(fā)展。之所以很多人高考失敗后經歷失敗的人生,大概率是因為從此心灰意懶,沒有了繼續(xù)學習、充實自己的動力,只要青年人想繼續(xù)努力,自然可以續(xù)寫精彩的人生,只是這個過程肯定會比高考成功的人曲折得多。
更重要的是,經歷了高考的成功,一樣有可能歸于平淡的人生,比如此前曾經報道的某些狀元沒有過上外界想象的絢爛生活,而是回到老家粗茶淡飯。
所以,今之青年,無論高考成功與否,都要保持對學習的高度專注,不能因為圍觀者的冷嘲熱諷而放棄,就像魯迅那句:“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strong>
當今做的這一點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羅永浩。對比拿到文憑的馬云、馬化騰、劉強東等大佬,羅永浩的經歷可謂曲折的多。
沒有學歷的成功者,羅永浩
目前耳熟能詳的企業(yè)家中,羅永浩應該是學歷最低的,高中肄業(yè)。
羅永浩不到18歲就退學了,退學后在家“燜”了三年,不是那“憋悶”的悶,而是“燜在書里”。
這三年,羅永浩以書為火,將自己架在火上烤,烤完了黑格爾全集、《中華帝國興衰史》、《活著》等,將這些養(yǎng)分全都吸收,只是沒有那紙文憑,羅永浩終究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他發(fā)過傳單,擺過地攤,賣過舊書,甚至一度誤入歧途,幸好及時發(fā)現才沒越陷越深。但也正是憑借一身才華,羅永浩被朋友推薦到俞敏洪的新東方當老師,羅永浩也沒給朋友丟人,經過一年的自學,成為一名極受學生歡迎的英語老師。
但是天生叛逆的羅永浩,沒有就此在新東方躺平,而是在2012年一頭扎進了一條紅海賽道,手機制造。在羅永浩創(chuàng)業(yè)之初,市場就一直有聲音認為其必將破產,果不其然,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在2019年成了字節(jié)的錘子,羅永浩自己背了超過6億的債務。
這要換作其他人,恐怕直接就趴地上不想起來了,但對于18歲就輟學在家,滿腦子黑格爾的羅永浩而言,還錢才是第一要務。
在此后的三年時間里,羅永浩憑借過去幾十年經歷的酸甜苦辣,跨界直播帶貨領域,通過一場場直播,慢慢將其欠下的6億元一點點還完。如今無債一身輕的羅永浩,又開始了AR創(chuàng)業(yè)項目,拼搏的精神固然可嘉,只是希望老羅這次能有好運氣。
現如今,沒有學歷的羅永浩,已經掌握了直播帶貨這個賺錢密碼,穩(wěn)定且豐厚的收入或許會為其新的AR項目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希望這次老羅的運氣能好一點,繼續(xù)推出靠譜的產品。
“專升本”的馬云
對比沒有學歷的羅永浩,學歷稍微高一點的馬云,成功之路也比羅永浩順利一些。
馬云經歷了三次高考,三次都折在數學上,分別為1分、19分、89分。馬云數學分數最高的第三次高考,總分還距離本科線差了5分,卻因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招生指標未招滿,憑借優(yōu)異的英語成績從??铺搅吮究?。
用馬云的話來講,學習英語完全是因為“想學”:“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兒?!?/strong>
據說馬云12歲時,受到其非常喜歡的地理老師,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中國地理的啟發(fā),認為未來不會英語會給國人丟臉,于是買了個袖珍收音機,每天都聽英文廣播,并且到西湖邊找老外練口語,在和外國人交流過程中,提升了口語,也開拓了視野,為其在大學期間的“風生水起”打下了基礎。
進入大學后的馬云,憑借過硬的英語實力,疊加擺脫了數學的束縛,成績一直穩(wěn)坐外語系前五名。
學習之余,馬云在各種社團中相當活躍,順利當選學生會主席,即使學生會每年的活動經費只有150元,馬云依舊用有限的資金舉辦了很多精彩的活動,鍛煉了領導、協調能力。
可以說,馬云如果不是因為年幼時愛學英語,打下了過硬的英語基礎,就不會有今天的馬云。即使伴隨時代發(fā)展,社會有大量改變命運的機會,不會英語的馬云也無法把握住這些機會。
因為英語成績好,馬云才“專升本”進入了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才能在畢業(yè)后來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擔任英語及國際貿易專業(yè)的講師,才能創(chuàng)辦海博翻譯,才有機會去美國接觸internet,也才有可能搭上時代發(fā)展的高鐵,創(chuàng)立后來的阿里巴巴。
但即使是馬云,也不得不面對其頭疼的數學,并且先后經歷了三次“數學高考”,當他邁過這道坎兒之后,可以在其感興趣的領域內盡情遨游。高考后的馬云,人生經歷固然不是“一馬平川”,但終歸是擺脫了數學這個頭疼的學科,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也驗證了馬云常說的:“我永遠相信,只要永不放棄,我們還是有機會的。”
小鎮(zhèn)做題家
雖然類似羅永浩、馬云之類的爽文型人生看著很過癮,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通過穩(wěn)扎穩(wěn)打才進入大學,并且逐步走向人生巔峰的。
就拿羅永浩的錢老板俞敏洪來說,他和馬云一樣連考三年,不同的是,俞敏洪折在英語上。
1978年,復習了10個月的俞敏洪,英語高考33分,距離錄取分數線差了5分,第二年55分,但是距離錄取分數線還是差了5分,后來他所在高中的一位英語老師告訴他,縣教育局辦了個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
經過確認后,俞敏洪一頭扎進了這個輔導班,到1980年高考時,俞敏洪用了40分鐘就交了英語卷子,考了95,總分來到387分,高出北大錄取分7分,但由于太突然,俞敏洪不敢報北大,還是他的老師替他填了北大志愿。
很多人猜測,或許就是因為他高考時英語成績太差,俞敏洪創(chuàng)業(yè)選擇以英語輔導為主,一是因為他當年的英語成績很差,二是因為他就是參加了英語輔導班后才提升的英語成績,并且因此考入北大,可以說是最早的那批小鎮(zhèn)做題家。
同樣為小鎮(zhèn)做題家代表的還有京東創(chuàng)始人劉強東。作為宿遷高考狀元的劉強東,曾經非常想去清華大學讀物理系,但在老師的影響下,進入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就讀,希望讀完之后從政。只是事與愿違,大學畢業(yè)后回到老家的劉強東因為家里的變故,挑起來養(yǎng)家的重擔,重返北京創(chuàng)業(yè),在中關村租了個攤位賣電子產品,苦熬了一年才有點起色。
等到2003年,非典導致線下經濟第一次受到重創(chuàng),劉強東順勢推出京東多媒體網,入局電商領域,直到2014年,京東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如今更有消息稱,劉強東或許將在新冠疫情期間做出第二個重大決定,即進軍餐飲市場。
表面看,今天為人熟知的京東,成立的契機是因為2003年疫情這個黑天鵝,好不容易盈利的京東,跨界進入餐飲業(yè)也是因為2020年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但靜下來想想,這背后有沒有劉強東基于“社會學”思考邏輯的考慮。
一個人在青年時期建立的思考邏輯體系,一定會潛移默化影響其未來的決策,從而影響其人生走向。
在劉強東入學時,他的師哥告訴他,人大的社會學與從政無關,而且就業(yè)狀況在人大排倒數第二,僅次于人口系,但正是從社會學走出來的劉強東,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近20萬就業(yè)崗位。
或許很多人認為,羅永浩也好,馬云、劉強東之流也罷,他們都是時代的寵兒,吃盡了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紅利,如今越來越卷的90后、00后、10后們,已經很難輕易遇到改變命運的機遇。
不可否認,這種觀點極大程度折射了社會現實,但是自建國以來,中國人口從4億暴增3倍,所有人都經歷了社會高速發(fā)展期,為什么羅永浩、馬云、劉強東吃到了社會高速的紅利?
同樣的,每個時代都有其專屬的發(fā)展紅利,如果說過去20年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那么未來20年將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變現的時代,近年來由上至下發(fā)布的指導性文件中,不斷提到新基建等行業(yè)風口。
生活不盡如人意的我們,為什么不能復刻羅永浩只用1年苦學英語成為英語培訓老師的成功案例,去學習一門新的技能,從而改變我們不滿意的現狀?
多位行業(yè)大佬用其親身經歷告訴后來者,只有堅持充實自己,才有可能通往成功,誰天生就是企業(yè)家?誰又天生就能發(fā)表SCI或者年薪百萬?不都是經過時間沉淀后,將書本知識轉化成為其個人價值的直觀體現?
所以,想要一直走在時代前沿,我們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