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1771萬千禧寶寶用響亮的啼哭宣告,“世界你好,00后來了!”明年,高校畢業(yè)生將首破千萬,第一批00后將走出校園,進入社會。
他們將如何重塑這個世界?如何找尋屬于這代人的道路?
其實,環(huán)顧四周,不少00后一代已經踏入社會。有位網友說:我也是00后,18歲職校畢業(yè),當“打工人”都4年多了,感覺自己“都老了”。
此言不虛!曾經的武漢戰(zhàn)疫一線中,就出現了00后醫(yī)護人員;鄭州抗洪突擊中,有00后解放軍戰(zhàn)士;東京奧運賽場上,00后小將讓國歌一次次響徹全場。以小黃鴨發(fā)卡、珍珠美甲亮相的奧運首金得主楊倩,正是千禧年出生的初代00后。
這次,“00后來了”上熱搜,并獲得近3億閱讀量,實際借的是第一批00后大學生畢業(yè)的由頭。
對這代人的關注,由來已久。2017年,人們轉發(fā)的一個段子是,“我給你講個恐怖故事,再過幾天,第一批00后就成年了?!?020年,流傳的熱帖是,“突然發(fā)現,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边@一年,00后女性可以領結婚證了。
當然,這也不算為賦新詞強說愁。只是“每代人終將老去,總有人正年輕”的感嘆。
有人說,80后已經老去,90后中年危機,前有禿頂、后有油膩,“青春”兩個字只好與00后扯上關系。現在,輪到00后進入社會“受錘”了。
我倒不太同意這個說法。因為與其說走進社會是“受錘”,還不如說是自我修煉、破繭化蝶。耐得住歲月的磨礪,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珍珠。
與上幾代相比,或許00后更愿意把“躺平”掛嘴上,要么標榜“佛系喪”,要么嚷嚷“寶寶心里苦”,但其實,這只是一種消解焦慮的保護色。
事到緊要關頭,每代人都能頂得上、都能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抉擇。
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我很認同作者提煉的觀點:要說00后的青春有什么不一樣,那可能是,這一代很早就認清了世界的規(guī)則。
與80后成長的時代相比,00后的童年更卷,少了“鐵道旁赤腳追晚霞,玻璃珠鐵盒英雄卡、玩皮筋捉迷藏”的童趣,多的是寒暑假補習班和電子產品的滲透。
出生于千禧年后的00后,很小就與網絡信息時代實現了無縫對接。網絡的出現,讓他們多了一只看世界的眼,或許也讓光怪陸離的成人世界過早浸透了少年的心智。
不過,在虛擬網絡與現實人生之間,是尋路還是迷路?是同世界和解,還是遭遇更多沖撞和跌宕?不只是00后,我們每個人都要沖破迷霧,找到自己的慧眼去看清世界。
還有一點,試圖用“XX后”歸納總結復雜的人性,讓我想起知乎博主格倫的“社會三定律”——第一,任何比我早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裹步不前的老頑固。第二,任何出生時間和我相差10年以內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第三,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無可救藥垮掉的一代”。
現在我們明白了,別用代際偏見以偏概全,要理解每代人成長的愛與痛。前幾天,我看到張文宏醫(yī)生寫給年輕人的一封信。里面的一段話,我想送給00后,也想送給每一位不向生活低頭的XX后——
“時代的潮水總能跨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個人命運也是如此。流水要爭先,靠的是綿綿不絕;我們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場,都會隨著時代潮水不斷向前?!?/span>
下一篇:一日禪: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