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靈犀機器人X1向“稚暉君”走路的過程
時隔一年,“稚暉君”彭志輝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來了,智能交互和商業(yè)落地都加速進化。
鈦媒體App獲悉,8月18日上午,智元機器人2024年度新品發(fā)布會上,稚暉君發(fā)布“遠征”與“靈犀”兩大家族共計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新品:
交互服務機器人遠征A2,
柔性智造機器人遠征A2-W,
重載特種機器人遠征A2-Max,
智元X-Lab孵化的首個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
專業(yè)數采機器人靈犀X1-W
同時,智元還展示在機器人動力域、感知域、通信域、控制域一系列自主研發(fā)的技術成果;此外,智元機器人前瞻性地定義了具身智能G1到G5技術路線圖,并推出了具身智能數據系統(tǒng)AIDEA等。智元表示,結合輪式與足式兩種形態(tài),覆蓋交互服務、柔性智造、特種作業(yè)、科研教育和數據采集等應用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靈犀X1機器人售價0元,將本體設計圖紙、軟件框架、 中間件源碼、基礎運控算法等核心組件通過開源方式服務開發(fā)者,“希望對于機器人科技感興趣的同學們,未來人形機器人人人造”。
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營銷服副總裁姜青松會前向鈦媒體App等透露,智元雙足人形機器人預計今年10月份開始量產,后期預計一個月生產100臺。智元機器人今年整體出貨量預計達300臺左右,其中人形200臺、輪式機器人預計出貨100臺左右。他強調,最終肯定可以超過300臺這一數量。
會上,智元聯合創(chuàng)始人彭志輝表示,從遠征系列機器人新品,到智元具身智身全棧解決方案,再到靈犀X1的開源,以及部件的預售,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動 AI 和機器人技術的邊界,來不斷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把技術創(chuàng)新作為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而商用落地則是檢驗我們價值最重要的結果體現。所以今年的口號就是智元商用元年?!迸碇据x表示。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chuàng)始人彭志輝
成立一年完成七輪融資,“稚暉君”團隊打造5款人形機器人
據悉,智元機器人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公司全稱是上海智元新創(chuàng)技術有限公司(AGIBOT),致力于以 Al+機器人的融合創(chuàng)新,打造世界級領先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及應用生態(tài)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使命是“以智能機器創(chuàng)造無限生產力”。
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稚暉君”原名彭志輝,于199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他本科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18年研究生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信通學院;畢業(yè)后就職于OPPO研究院 AI 實驗室擔任算法工程師;2020年他參加華為“天才少年”項目,開始前后七輪的面試,最終成為華為員工,從事昇騰 AI 芯片和 AI 算法相關研究工作。2022年12月底,彭志輝被曝離職,他隨后在微博證實離職創(chuàng)業(yè),最終聯合成立智元機器人公司。截至目前,“稚暉君”B站賬號粉絲數達259.2萬。
去年8月,智元機器人首次向公眾亮相,發(fā)布其最新首款具身智能的通用人形機器人遠征A1,并且公布該公司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鼎暉、經緯創(chuàng)投、高榕、藍馳創(chuàng)投、百度等機構。
過去一年間,智元機器人很少參與行業(yè)內大會和展示亮相,少見產品迭代視頻,但該公司發(fā)展持續(xù)引發(fā)廣泛關注,融資層面不斷被曝光和刷新記錄。截至目前,智元機器人已完成了天使輪、A輪、A1輪、A1+輪、A2輪、A3輪、A4輪等七輪融資,并已獲得北汽、上汽、比亞迪三大汽車主機廠投資。
另有消息指,智元公司估值達到獨角獸級別,即初創(chuàng)公司的估值超過10億美金。
此次,“稚暉君”帶著智元團隊時隔一年再度公開亮相,并公布5款人形機器人產品,在動力域、感知域、通信域、控制域四大技術層面上都有巨大改進。
動力域:PowerFlow關節(jié)模組實現量產化迭代升級;靈巧手自由度數躍升至19個,主動自由度翻倍至12個,引入基于MEMS原理的觸覺感知和視觸覺感知技術;高精度力控7自由度雙臂,能精準執(zhí)行阻抗控制、導納控制、力位混控等多種力控任務,也支持雙臂拖拽示教模式和可視化調節(jié)。
感知域:集成了RGBD相機、激光雷達、全景相機等傳感器,引入自動駕駛Occupancy前沿感知方案,通過SLAM算法進一步提升環(huán)境理解能力。
通信域:自研了具身原生、輕量化、高性能的智能機器人通信框架AimRT。相比ROS等第三方中間件,提升了性能、穩(wěn)定性、系統(tǒng)部署的效率和靈活性,同時又完全兼容ROS/ROS2已有生態(tài)。AimRT將于9月底開源。
控制域:結合Model-based與Learning-based兩種算法,進一步提升機器人運動控制與適應能力;預研了基于自然語言指令集驅動的、可以適配不同機器人本體的AgentOS,基于強化學習,實現機器人技能的精準編排與高效執(zhí)行。
彭志輝還表示,智元機器人構建了面向機器人的開放生態(tài)軟件平臺AIMA(AI Machine Architecture),覆蓋機上、云端和客戶端。該平臺不僅集成了機器人軟件的核心技術,還提供了豐富的二次開發(fā)接口。此外,智元機器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流程具身智能數據系統(tǒng)方案AIDEA,而基于AIDEA的百萬條真機、千萬條仿真數據集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源。
產品層面,To B領域,遠征A2、遠征A2-W已經開始準備交付;輕松搬動40kg的航空箱的遠征A2-Max目前正處于產品研發(fā)階段。
To C端領域,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通過模塊化方式,采用串并聯混合構型手臂和差分驅動雙肩關節(jié)設計,支持“機-機模式”,因此,靈犀X1將核心組件開源開放,部件則采用預售方式,今晚5000元定金預售,一個月后補齊尾款,10月15日起首批30套開啟發(fā)貨;專業(yè)數采機器人靈犀X1-W能顯著降低數據獲取成本,是大規(guī)模數據采集的普適優(yōu)選方案。
商業(yè)化層面,智元機器人的商業(yè)伙伴包括均普智能、數字華夏、科大訊飛、北電數智、軟通動力等機構,面向不同場景打造商用落地的解決方案,同時,該公司還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聚焦多模態(tài)大模型和機器人操作系統(tǒng)的技術研發(fā)。
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將需要5-8年時間
未來生態(tài)和發(fā)展層面,智元機器人定義了G1至G5的具身智能技術演進路線。
G1: 基礎自動化,即傳統(tǒng)自動化,它都是基于手工設計特征,然后配合一些簡單機器視覺去做一些反饋,但是整體來說都還是程序化、編程軌跡化這種技術路徑,雖然這個階段也可以解決某些場景下的任務執(zhí)行問題,但對于手工配置的需求,使得它無法在不同的場景里面去做低成本的快速遷移,所以它幾乎不具備具身智能能力。
G2: 通用原子技能,內置任務編排大模型,擁有基礎模型能力。而智元目前在G2階段實現了通用的位姿估計模型UniPose、通用的抓取模型UniGrasp,通用的力控插拔模型UniPlug等一系列零樣本和小樣本通用原子技能。在G2階段的原子能力模型,面向柔性智造和交互服務場景,已經在多個實際場景中得到了商業(yè)應用。
G3: 端到端操作技能,內置認知推理規(guī)劃大模型,可以在機器人領域實現端到端智能水平。依靠大量的數據采集,由數據驅動去端到端訓練一系列的原子能力,它最大的價值是形成了一套通用的技能訓練框架。彭志輝強調,只有這樣的具身智能路線,才具備Scaling up。
G4: 端到端操作大模型,它結合前三個階段的所有路線,希望能夠實現一個通用的操作大模型或者叫l(wèi)arge motion model(大型運動模型),區(qū)別于大語言模型,需要采集單獨的行業(yè)和場景數據,訓練更強的技能,能夠生成更有效的操作策略,來實現跨技能程度的泛化效果,來進一步提升整個機器人在復雜任務中的表現,所以這個就是機器的角色的價值。
G5: AGI,這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目標,就是在提供足夠多、高質量的任務數據下,可以形成一個真正、全面的、從感知決策到執(zhí)行大模型、擁有具身智能、將具備跨任務的泛化能力、開放場景的機器人技術能力,這個時候離AGI更進一步,同時也將實現公司AGIBOT的時刻。
姜青松向鈦媒體App等表示,人形機器人目前依然還是在交互服務、營銷,以及商業(yè)3C、半導體,以及部分工業(yè)場景。如果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他認為還需要未來5-8年時間,甚至更遠。
“因為進家庭的條件門檻實在是太高了。人機交互的實際體驗會比傳統(tǒng)的大屏幕+輪子,會有足夠多的客戶情緒價值,這是我們今年發(fā)貨量最大的一塊。而工業(yè)產品,做起來比我們想象的難,其實我們投入最大,但是今年也會實現一些突破,都能實現一定的商用商用量,但不會量不是很大,我估計應該在百臺以內,但這是我們真正的邁出了關鍵一步?!苯嗨煞Q。
目前,智元機器人公司主要對標的是馬斯克的特斯拉(Tesla)公司,后者擁有“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馬斯克曾預估到2025年-2026年其人形機器人進入商用階段。
“我們會有很多中間態(tài)的產品出來,能夠出現能夠滿足一些多用場景,然后慢慢的就是向更高的目標去進發(fā)。我們認為,雙方的差距不會太大,而且中間會產生很多能商業(yè)化的產品,而且我們商用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比特斯拉要好。我們(機器人)馬上就要量產了,量產以后我們整個的供應鏈和成本控制,可以在國內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姜青松對鈦媒體App表示。
當前,AI+機器人賽道融資火熱,市場前景廣闊。
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中國機器人行業(yè)投融資案例從2019年的37起增長至2023年的103起,投資金額從19.83億元增長至97.3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8.8%。2024年1-7月,行業(yè)共發(fā)生78起投融資案例,投融資金額53.62億元,預計延續(xù)增長態(tài)勢。
Statista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 AI 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190億美元,較2023年市場規(guī)模增長近30%。到2030年,預計這一規(guī)模將超過350億美元。
彭志輝強調,科技的真正價值在于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智元的目標不僅僅是開發(fā)各種機器人、先進技術,更是希望通過開放生態(tài)、合作共贏來加速整個行業(yè)創(chuàng)新和應用,讓機器人真正服務于人類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實現真正智能機器人去創(chuàng)造無限生產力這一愿景。
“當然,挑戰(zhàn)肯定是始終存在的,所以作為科技探索者,在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中,我們將一如既往的繼續(xù)努力,然后時刻保持敏銳洞察力,還有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精神。”彭志輝在演講結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