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自去年5月,德國政客和部分國際人權組織以所謂“強迫勞動”為由,圍繞著大眾在中國新疆的工廠輪番炒作。據英國《金融時報》和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2月5日,德國大眾汽車發(fā)布聲明稱,審計機構經委托進行獨立審查后,沒有發(fā)現大眾新疆工廠存在任何“強迫勞動”的跡象或證據。
大眾汽車在聲明中表示,此次審計由德國人權調查公司洛寧(Loening)和兩名中國律師共同完成。
聲明稱,審計團隊按照國際人權原則的管理體系標準,通過對大眾新疆工廠197名員工的員工合同和工資支付進行現場采訪和調查,評估了該工廠包括童工、強迫勞動、健康和安全在內的八個領域。最后,審計團隊沒有在大眾新疆工廠發(fā)現所謂“強迫勞動”的跡象。
“我們找不到任何‘強迫勞動’的跡象或證據,”洛寧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總經理馬庫斯·洛寧(Markus L?nin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審計團隊被允許自由檢查新疆工廠,并對該工廠進行了40次采訪調查?!督鹑跁r報》提到,馬庫斯·洛寧此前曾任德國人權專員。
馬庫斯·洛寧還說,該工廠員工的工資“高于平均水平”,目前工作強度并不高。他補充稱,這家工廠以前負責組裝車型,但在疫情后縮減了運營規(guī)模,現在只處理“技術調試和交付貨”工作。
位于烏魯木齊市的上汽大眾(新疆)汽車有限公司(資料圖)
上述聲明所指工廠為大眾汽車與中國合資企業(yè)上汽集團在烏魯木齊設立的工廠。據公開資料,上汽大眾(新疆)汽車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奠基,于2013年8月正式開業(yè)并投產組裝,公司位于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頭屯河區(qū)),是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中國西部地區(qū)的首個生產基地。
最近幾年,西方國家中的少數反華分子頻頻炮制謊言,污蔑新疆存在所謂“強迫勞動”和人權問題。對此,中方已經多次做出有力駁斥。
去年5月,德國政客盯上了大眾新疆工廠。當時,德國聯邦經濟部(部長為綠黨)以“強迫勞動”為由,拒絕了一家公司的四份申請,決定不為其在中國項目提供擔保。有德媒援引消息稱,被拒絕的公司就是大眾。
隨后,大眾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第一時間回應稱,大眾將繼續(xù)經營在新疆工廠,并認為這家工廠將有助于改善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大眾(中國)前首席執(zhí)行官馮思翰去年7月重申,大眾決定將繼續(xù)運營其在新疆的工廠。
大眾(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貝瑞德2月參觀大眾新疆工廠,圖自德新社
今年2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在參觀位于中國新疆的工廠后稱,他沒有看到任何“強迫勞動”的跡象。大眾汽車對外關系主管托馬斯·施貝特(Thomas Steg)也表示,大眾將履行與合作伙伴上汽集團的合同,繼續(xù)運營其在疆工廠至2030年。
路透社稱,大眾高管的表態(tài)遭到一些國際人權組織的質疑,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投資者要求大眾對新疆工廠的勞動條件進行獨立審計。花旗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大眾最新的審計結果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投資者疑慮,并扭轉其股票在遭受指責后表現不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