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lián)社6月3日訊(編輯 瀟湘)在近年來的全球外交領域,美國總統(tǒng)拜登與沙特王儲穆罕穆德·本·薩勒曼間的不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卡舒吉遇害案、也門戰(zhàn)爭、美國從中東抽身的大趨勢,都令兩人間的嫌隙在過去幾年不斷加深。自上臺以來,拜登還從沒有與沙特王儲舉行過任何面談,甚至是電話通話。哪怕是今年能源價格漲破天際,兩國間的關系也始終若即若離,穆罕穆德·本·薩勒曼王儲甚至一度拒絕接聽了拜登的電話。
然而,這一切在本周似乎發(fā)生了微妙的轉變……
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友在周四最新公布的產量配額中,同意在7月加大增產幅度,從而拋出了一塊利雅得方面可能轉變產量政策的“敲門磚”。
而與此同時,沙特政府當天還同意延長與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之間為期兩個月的?;饏f(xié)議。在過去七年,沙特及其阿拉伯盟國在也門陷入了代價高昂的戰(zhàn)爭,并引發(fā)了美國等西方盟友的不滿。
這兩項舉措都是美國渴求的,這也為拜登本月晚些時候大概率訪問沙特奠定了基礎。在原油和汽油價格高企推高通脹之際,拜登政府無疑正迫切希望擱置與沙特間的長期分歧,只是此前苦于沒有“臺階”可下。而雖然此次拜登訪問的行程尚未正式宣布,但周四沙特的舉動顯然為其中東之行遞出了橄欖枝。
那么,人們憧憬中的拜登與沙特王儲間的任內首度會面,真的能改寫當前全球能源危機的劇本嗎?在國內支持率節(jié)節(jié)下滑,美國民眾對高通脹抱怨連天的當下,拜登又是否能憑借此次利雅得之行,在中期選舉前扭轉乾坤呢?
種種跡象顯示,對于拜登而言,關鍵的博弈可能才剛剛開始!
OPEC+最新產量配額:一張給世人看的空頭支票?
事實上,昨夜油價的行情變化已經證明,OPEC+最新達成的石油產量配額計劃,并無法真正令高燒不退的原油市場出現降溫——美國WTI原油價格在上述消息公布后甚至反而上漲了約1%,至每桶近117美元。
根據周四達成的最新協(xié)議,OPEC+將在7月和8月將日產量提高64.8萬桶,遠超6月時每日43.2萬桶的增產幅度。這意味著OPEC+將其石油供應增加幅度大幅擴大了約50%。
這一數字乍看之下,令許多人以為OPEC+終于改變了對產量政策的原有態(tài)度,但其實,其背后的實際意義卻很可能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大,甚至幾乎可以用“空頭支票”來形容。正如同OPEC+官方所披露的這一決定背后的邏輯:OPEC+的限產協(xié)議原本就只剩最后三個月,所以該聯(lián)盟其實只是決定將日程表提前一個月,等于是把九月的增量平分給了七月和八月。
而若回歸到現實,OPEC+的上述產量配額極有可能根本無法實現。瑞銀石油市場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就表示,盡管看上去這將使OPEC+的產量比此前計劃的高出約50%,但許多產油國根本不太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Staunovo指出,該聯(lián)盟的大多數成員國此前已經開足了馬力,并無余力再增加產量,細數下來,真正還能有空間大幅增產的,也就只有沙特、阿聯(lián)酋等少數幾個國家。
摩根大通(JPMorgan)油氣股研究主管chrisstyan Malek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表示,該協(xié)議不太可能大幅提高該組織的石油產量,或降低油價。這就像該組織在石油市場上發(fā)射了一枚橡膠子彈,看上去挺唬人,但所謂的增產其實只不過是鏡花水月。
在這份產量配額計劃中,最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無疑是為俄羅斯設定的增產額度。該協(xié)議假定俄羅斯從7月起的產能配額將增加17萬桶/天,但當前的現實卻是,由于西方的制裁,近期俄羅斯原油日產量很可能已下降了約70萬桶,預計在歐盟同意對俄羅斯實施原油禁令后,其產量還將進一步下降。
俄羅斯是全球前三大石油生產國之一,與沙特阿拉伯和美國并駕齊驅。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俄羅斯的日產量曾一度高達1130萬桶,約占全球供應量的11%。幾乎所有能源市場的參與者,眼下都對俄羅斯石油產能短期內回升不抱期望。
有意思的是,相比于本周OPEC+會議的最終產量配額結果,會前市場所傳言的將俄羅斯排除出產量協(xié)議,從而令其他成員國有機會增產更多石油的報道,反倒要更為具有干貨得多,但顯然,“和稀泥”的OPEC+官員最終并未打算“撕破臉”般地加劇內部的矛盾——部長級會議僅開了11分鐘就宣告結束。
拜登政府順階而下:真正的博弈或許才剛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說,OPEC+的最新產量配額計劃,只是一張沙特和其他產油國想要給世人看的空頭支票,并不會立即解決全球高油價問題。
然而,對于一直試圖重啟與沙特外交關系的拜登政府而言,這卻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即便是空頭支票,拜登政府或許也愿意能將之視作為美沙關系破冰的“鑿冰之石”。
據熟悉相關內幕的官員表示,近期華盛頓和利雅德之間已經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動,美國高級官員最近幾周訪問了沙特阿拉伯,拜登和他的助手周四也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對沙特的兩項舉措表示了贊揚。
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沒有整個地區(qū)的外交合作,(也門的)?;鸩豢赡軐崿F。”白宮發(fā)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則對OPEC+最新的產量決定表示歡迎,并稱贊了沙特阿拉伯的領導作用。
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Dan Shapiro表示,這些舉動正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拜登總統(tǒng)準備訪問沙特?!奥犉饋硎虑檎诓饺胝?,這些都是美國政府需要的元素。拜登只有在得到沙特關于石油生產和更廣泛問題上的承諾才會啟程?!?/p>
無論如何,在外界看來,任何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面的決定,都將標志著美國總統(tǒng)拜登立場的轉變。拜登曾多次批評沙特的人權記錄以及2018年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事件。在2020年大選時,當時身為民主黨候選人的拜登還曾將沙特形容為“賤民國家”,認為沙特現政府幾乎沒有什么社會救贖價值。
至于被迫向現實妥協(xié)乃至低頭的拜登,是否能在接下來的利雅得之行中如愿以償,得到沙特在打壓能源價格方面的“支援”,就可能要看他究竟能開出多大的“籌碼”了——OPEC+產量配額上的數字只是“鏡花水月”,而真正實打實的一桶桶原油,可能需要美國政府在與沙特方面的會談中自己“換取”過來。
據了解相關談判情況的官員透露,如果俄羅斯石油產量繼續(xù)下降,沙特確實可能將考慮超出計劃的增產幅度。但官員們也指出,他們最終的決定將取決于拜登潛在的訪問之行。
事實上,即便關系能夠破冰,拜登政府想要沙特方面倒向自己可能也并不容易。相比于拜登上臺后美沙間的長期外交冷淡期,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則已多次在公開場合流露過與沙特王儲間的親密關系。兩國領導人也均贊同當前維持OPEC+聯(lián)盟的重要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美國手中握有的對沙特最具吸引力的籌碼,或許便是紅海上的兩個戰(zhàn)略島嶼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近期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打算促成埃及將兩島還給沙特,不過這一計劃需得到以色列的同意。以色列曾在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中占領過兩島。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平協(xié)議,以色列同意將兩島歸還埃及,埃及則承諾確保以色列船只安全通過蒂朗海峽。
但是,這是否真的能打動沙特在美俄間立場的轉變,一切在眼下或許依然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