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評論
秋分過后,北半球的白晝便越來越短了,夜晚變得寒冷而又漫長,在北風呼嘯的冬夜里給予人們幾分慰藉的正是滿天繁星。借助天文望遠鏡,我們得以見到那穿越了數(shù)萬年乃至數(shù)十萬年的瑰麗景象。
人類的未來注定是星辰大海。伴隨著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所能抵達的邊界也在不斷延伸,太陽系其他行星的神秘面紗也在不斷被揭開。試想一下,或許就在幾個世紀后,人類的文明終于能夠離開地球母親的懷抱,開啟星際探索的時代,一如科幻大片里的情景。
本周就讓我們跟隨葉敏華老師一起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未來的飛行世界,發(fā)掘想象的無限可能。
《傳承》 毛玥琊
活動詳情
活動主題
探索空天世界·繪出心中夢想
主講嘉賓
葉敏華
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 ,多年美術執(zhí)教經(jīng)驗。
連續(xù)幾年榮獲東莞市莞香花開幼兒繪畫比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
活動時間
2020年11月29日(周日) 10:00-11:30
活動地點
松山湖圖書館一樓講習室
報名方式
回顧:探索航天精神,揭秘中國航天崛起核心力量
11月22日,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韓國軍應邀至松山湖圖書館,為我們揭秘中國航天崛起的核心力量。作為中國航天領域的黃埔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面簡稱“北航”)為中國航天事業(yè)輸送了大批人才,眾多中國航天工程領軍人物均出自北航??梢哉f,在韓老師數(sh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他見證了中國新老航天人間的接力,見證了一個個新航天人從稚嫩走向成熟。
上午10點15分,松山湖“航天探索月”第三場專題活動正式開始了。在現(xiàn)場60余位讀者的翹首相盼下,韓老師開始了他的講座。
講座以兩個視頻開始:《大國航母》和《月宮日記》,中間穿插著韓老師的講解。視頻分別講述了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及艦載機和北航“月宮一號”項目小組為未來定居月球研發(fā)、實驗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tǒng)的過程。
講座中,韓老師圍繞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以及背后付出的努力和犧牲,重點闡釋了中國的航天精神。正如習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jīng)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xù)奮斗,我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中國航天精神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一是早期的航天傳統(tǒng)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
二是“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
三是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正是在這“三大”精神的鼓舞下,中國航天人奮勇直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震驚的成就。
講座中,韓老師還穿插著一些小問題,如“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中國迄今為止進行了幾次載人航天飛行?”在場的小朋友們都踴躍回答。
講座的最后,韓老師介紹了推力排行世界前十的運載火箭,語重心長地說道“雖然中國現(xiàn)在有兩款火箭躋身前十,但一個第五、一個第十,反觀美國前五就有3個,我們的火箭和排名第一的火箭推力相差更是接近6倍。和世界頂尖航天大國相比,中國的航天事業(yè)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p>
中國夢,航天夢。航天夢作為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必將會邁得更大、更遠。在21世紀成長的我們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我們要學習航天精神,做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