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聯「青島保安刺死外賣員」的報道流傳很廣——
有個花了爹媽一百萬去澳洲留學的海歸,回國之后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一事無成,最后熬到連吃飯的錢都快沒了,只能當一名外賣員。
因為他家也沒錢。
父親在飯店打工,母親是保姆,還有一個弟弟要上學,他留學花費上百萬,已經掏空了家里所有的錢、甚至借來的錢,讀的專業(yè)是心理學,就業(yè)門檻相當高…
回國之初,他也為夢想努力過,喜歡做木工,做過手工家具、想開發(fā)賣家具的APP,甚至自學編程,但努了五六年都沒有成功。
在干外賣員的第六天,他和一個管理森嚴的小區(qū)保安發(fā)生沖突,被保安刺死。
原因是他想進小區(qū)送外賣保安不讓,因為放他進小區(qū)保安要被扣50塊。
留在這個故事下的評論很傷感——
有人說,精準踩中每一個坑,普通工薪,還是底層工薪階層,借巨債去留學,澳大利亞估計水碩回來找工作并沒有優(yōu)勢,但老老實實工作又覺得留學回報率低開始搞創(chuàng)業(yè),還搞最難變現的手工業(yè)。
也有人建議,喜歡木工就去加拿大讀個相關專業(yè)的college,生活費打工掙一些,用不了100W,木工又是緊缺行業(yè),辛苦幾年就能拿到楓葉卡。不明白路怎么走成這樣…
還有人說,澳洲也能送外賣. 一邊外賣一邊讀個tafe的短期木工文憑. 這種技術工種到處缺人,收入不比白領差. 唉…
當然,最好的建議是沒錢就別去留學?,F在海外鍍金紅利期已過,根本換不回一份好工作了。
但我知道,如果不砸這百萬留學、體驗一把海歸送外賣的生活,他們一家都恐怕很難相信現實會如此殘酷。
01
很多匱乏的家長,自己或沒讀過大學或沒留過學,或沒當過明星的,他們總喜歡假想出一個自己沒得到過的完美世界,然后用盡全力把小孩塞進那個假想之中,覺得只要身在其中就會過上比自己現在好的日子。
結果多半是夢碎人醒,只留下一地雞毛和碎玻璃碴…
就像現在很多家長都拼命雞娃讀大學,并不知道:大學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性價比最低的選擇。
我認識一個在超市工作的爸爸,一個月賺幾千塊工資,三年高中舍得花十來萬送娃上補習班,就為了能考上大學。
但是呢?他家小孩真的是沒有學習的天賦,拼盡全力只考了個三本,大城市留不下,回鄉(xiāng)找不到工作,考公務員有學歷門檻,最后只能走媽媽的老路做個收銀員…
真不如當初選擇中學分流去學門技術。
他家里原本還有一些鐵路上的資源,如果讀職業(yè)學校能直接進鐵路系統(tǒng)分配,解決就業(yè),四年前小孩就已經就業(yè),可以賺錢養(yǎng)活自己。
可當初誰都不敢勸,因為小孩的爸爸沒上過大學,一輩子做體力工作養(yǎng)家糊口。
在他人生的歸因里,沒讀大學是一切苦楚的來源,考上大學就能改變命運,身邊的同學都因為讀書多才比他過得好。
所以,他也不管小孩是不是學習的材料,只要自己供得起就一定要讓娃讀大學,哪怕放棄了家里原有的資源,為了圓夢一切都值得…
然后,高中三年本科四年,妥妥錯過了進入體制內的機會,這可是現在清北畢業(yè)都要搶的機會阿,畢業(yè)遇上就業(yè)難,最后只能回五線小城做些底層工作。
這個爸爸估計到現在都想不明白:舉全家之力終于供出了個大學生,怎么還是改不了命呢?
因為大多時候,選擇大于努力!
但父母心存執(zhí)念,很難看清局勢。最后拼盡努力,也只是讓下一代被被困在死局之中。
圖:unsplash
02
現在的小孩,缺的不是大學文憑,而是經濟獨立的覺悟。
前兩天陪我爸閑聊,說起家里有個親戚的小孩,本科讀的華中科技大。這所大學是國家雙一流+985,入選強基計劃,已經算是中國頂尖的了。去年他本科畢業(yè),很快就找了一份工作,只是起步月薪只有3000千多塊。
干了兩三個月他就不干了,嫌工資太低,完全體現不了自己學歷的價值,但更好的機會也找不到,就非要鬧著繼續(xù)讀研。
然而,他家也沒有錢。
父母之前在工廠上班,單位效益不好辦了內退,內退之后為了供小孩上大學到處打些零工,本想他本科畢業(yè)終于可以補貼家用了,氣還沒喘上一口,兒子就瀟灑地辭掉了工作…
干了兩個月自然也沒有攢下什么錢交學費。
全家都沒錢,爹媽也不死心,心想這么有志氣要考研,砸鍋賣鐵也得繼續(xù)供啊,于是找了自己倆姐姐商量,讓她們各自承擔一半外甥的學費。
兩個親姑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因為這個親戚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兒子是三代單傳,加上兩個姑多年在外打拼,如今混得都還不錯,很自然地就扛起了延續(xù)家族榮光的責任…
在我父母的眼里,這個親戚雖然沒錢,但絕對在人生巔峰?。∮幸粋€名校碩士的小孩和能隨時供血的姐姐都是他頭上的光環(huán)、疊加buff…
聽到這里我實在忍不了,說了一句:這孩子算是廢了,以后注定要啃老。
為什么這么說?
其一,這個親戚家沒錢,爹媽苦熬十幾年才供出了一個名校大學生。但凡有點腦子,畢了業(yè)他就該有覺悟先掙錢反哺爹媽,結果呢?他在工作那么難找的當下找到一份兒工作,居然嫌錢少不干了,還要讀研繼續(xù)讓爹媽供血;
其二,讀研沒錢,學費只能求親戚救濟。一個20多歲的人了,但凡要臉都能想到,自己其實可以先工作一年攢學費再讀書的——
哪怕一個月只有3000多,吃住跟著父母,一年也能攢下4W塊左右,交學費怎么也夠了。但是他沒有,只是很自然地向姑姑們伸出了手…
其三,研究生畢業(yè)就一定能找到稱心的工作了嗎?現在就業(yè)那么難,三年后現在這批年輕人可能還沒有完全消化掉,他一個新人入場憑什么能拿到更好的機會?
月薪如果還是三四千,他能干嗎?彎不下那個腰啊,尤其是看著大學同學已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自己研究生起點,站位怎么可能比他們低?
但是,現在找不到好工作就意味著家里沒資源,三年后畢業(yè)依舊不可能指望爹媽,走出校門大了三歲,要啥啥沒有,干啥啥不行,只能回家啃老。
所以,想要孩子不養(yǎng)廢,當爹媽的就不能無限供血,成年后直接踢出家門讓他們經濟獨立。
只有經濟獨立了,精神才能獨立,不然就算讀了清北也沒用,依舊是斷不了奶的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