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校園部分場景提高費率,微信支付惹了一回“眾怒”。
幾天內,10余家高校紛紛宣布停用微信支付,輿論場上吐槽微信支付“吃相難看”的聲音也連綿不絕。很快,頂不住巨大輿論壓力的微信支付,一天內三次出面回應,并最終宣布“撤回”了原來的調整通知。
對于微信突然提費率的原因,一些業(yè)內人士分析,這背后主要是成本因素在驅動?!按舜挝⑿胖Ц秾π@場景提價,說明微信本身依靠金融科技板塊盈利的壓力較大。”博通咨詢金融業(yè)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
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則告訴數智前線,微信此舉的邏輯是,校園等公益性場景本身不賺錢,反而需要大把的補貼。提高費率的做法,可以節(jié)約一些成本,也順便把整個市場份額降下來,長遠看,也更合規(guī)。目前,微信支付每天帶給騰訊的營收,已經幾乎與王者榮耀持平。
微信是否真的有降份額的意圖,暫時還無法確定。但一個跡象是,微信支付此次校園提高費率風波事件,的確為其他支付渠道空出了一定的空間 。
一位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告訴數智前線,此前,他們學校的校園卡業(yè)務主要由微信支付支撐,雖然微信支付道歉后,相關服務已經恢復,但也新增了支付寶渠道。
01.費率之爭背后
高校與微信支付之間的費率之爭,從更早之前就已見端倪。
6月21日,南京理工大學在官網發(fā)布一則通知,預告了即將調整校園卡消費系統(tǒng)的支付渠道的消息。調整的原因在于,占據了該校校園卡消費系統(tǒng)總體消費90%以上份額的微信支付,突然宣布,將從7月1日起,對校園場景商戶進行精細化管理,“對于非學費場景的商戶收取千分之二的通道費率”,這也就是學生口中的手續(xù)費。
約一周后,調整方案被正式公布。南京理工大學校園卡于6月30日關閉微信支付,同時開通支付寶充值及消費服務。其中,校園卡充值可使用支付寶校園卡充值和交通銀行卡綁卡充值兩種方式,校園卡聚合支付則可使用支付寶二維碼掃碼支付和云閃付二維碼掃碼支付。
無獨有偶,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包括西北大學、周口師范學院、江蘇師范大學、西南科技大學、鄭州輕工業(yè)大學、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洛陽理工學院、西北民族大學等在內的至少10余家高校也紛紛宣布停用微信支付,且停用原因皆因突然出現(xiàn)的費率問題。
多所高校的普遍認知是,除收學費這一場景,校園里其他消費場景都將會受到費率提升的影響。但對于提升后的具體費率,多所高校在表述上似乎略有不同。有部分高校將其表述為“一定比例的手續(xù)費”,西北大學、周口師范學院等多所高校則透露,費率將高達0.6%,而南京理工大學此前的公告中顯示的費率為0.2%。
這兩點后來成為了這場費率之爭中的關鍵爭議點。
6月29日,隨著“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等話題迅速涌上熱搜,引發(fā)網友廣泛熱議,微信支付不得不在一天內三次出面回應,并在最后一次聲明中,點明了0.6%的費率系誤傳,以及自己對于校園盈利場景劃分考慮得“不夠周全”。
在此之前,不同行業(yè)的不同商戶,所需要支付的費率也有差異。據騰訊客服官網的“入駐結算規(guī)則、行業(yè)屬性及特殊資質”清單,提供“游戲、在線音視頻等虛擬業(yè)務”的個體戶/企業(yè)等則將以1%的費率支付;從事民辦學歷教育、加油、物流快遞服務的企業(yè),相應費率為0.3%。而針對高校等教育、醫(yī)療、公益及政府單位,微信支付則予以0%費率。
微信支付表示,調整費率的初衷在于,隨著校園場景及商戶數量的持續(xù)上升,部分電商、酒旅等盈利場景擠占零費率的教育補貼資源,導致通道及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才決定對校園盈利場景費率實施精細化管理,計劃調整費率為0.2%,其中微信支付實際收取0.1%費率,另外的0.1%作為技術服務費發(fā)放給為學校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合作伙伴。
多所高校和輿論場上的強烈反彈,微信支付最終改變了這一計劃的走向。微信支付宣布,由于對于校園盈利場景劃分考慮不夠周全,原定費率調整涉及到學校主體經營的生活服務場景,經過各方意見的收集與反饋,他們決定對于上述生活服務場景依然保持零費率的優(yōu)惠政策,同時仍將向為學校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合作伙伴發(fā)放0.1%的技術服務費。
這一聲明過后,多所高校也迅速反應,撤回停用微信支付的相關公告。
02.微信支付為什么突然提費率?
為什么微信支付會突然決定對校園場景進行“精細化管理”,加收營利性場景的商家費率?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背后的邏輯在于,微信支付這兩年的策略發(fā)生了一些轉變,一方面希望通過提升費率 ,節(jié)約一些成本,提升整體利潤,另一方面也是在試圖降低自己過高的市場占有率,以避免市場份額高度集中的問題。
“降份額這件事,并不是今年才開始做的,而是前幾年就已經有一些設計和動作。”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
實際上,業(yè)界的一個普遍認知是,作為市場上占大頭的兩大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一般單筆金額更高,微信支付則在頻次或筆數上更占優(yōu)勢。“兩家總體份額差不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
不過,有著電商背景的支付寶,有大量交易其實來自于淘系,社交出身的微信支付,則是對線下場景中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滲透較多,例如在一些菜市場或路邊小攤,大多會更偏愛微信,而較少使用支付寶。
這一點從2022年12月中國支付清算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2年移動支付用戶使用情況問卷調查報告》中可窺一斑。報告顯示,當年,在線下場景中,移動支付用戶較常使用的支付產品依次是微信支付、支付寶和云閃付,占比分別為87.9%、85.3%和80.3%。線上場景,則是支付寶位于微信支付前頭。
而具體到“降份額”的操作上,上述接近微信的人士透露,主要策略是提高一些并不賺錢行業(yè)的費率。這也可以幫助它節(jié)約一定的成本,提高整體的營收和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多所微信支付與高校的費率之爭后,有網友發(fā)現(xiàn),有醫(yī)院也表示即日起窗口繳費“不支持微信付款方式”,但通知中列示的原因為“微信支付平臺網絡原因”,暫無法確定是否也是因費率提高所致。
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并不認同“微信支付主動降費率”的說法。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沒有人會愿意主動降低自己在市場上的份額,特別是在支付已經成為金融行業(yè)基礎設施的前提下。
“尤其是條碼支付,它的價值跟作用是巨大的,既能讓企業(yè)通過費率去盈利,又能作為企業(yè)觸達最廣大用戶和商戶的一個基礎性的商業(yè)入口?!辟Y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從這一點來看,有著微信這個超級社交APP加持的微信支付是“很幸運的”。
盡管對于微信支付這次突然提費率的動作背后是否真的有主動降低份額的意思在內存在爭議,但對于降低成本和提升利潤這一塊兒的原因,多位業(yè)內人士的看法卻是極致統(tǒng)一的。
“去年騰訊僅金融科技版塊的收入就超過1000億元,猜測或許騰訊內部對金融科技版塊今年營收增速期望較大,導致需要對場景做‘精細化管理’?!蓖跖畈┱f。在他看來,微信支付之所以敢于對各類支付場景做“精細化管理”,根本原因還在于市場和用戶的超高占有率。也正因為此,微信支付早已開始對商戶提現(xiàn)收取手續(xù)費,而支付寶一直免費至今。
實際上,微信支付的三次回應中,也都提到了“成本”問題。中間甚至一度有聲明版本顯示,自2015年進入校園以來,微信支付持續(xù)在非盈利性支付場景(學雜費、生活服務等)采取零費率優(yōu)惠政策,但由于大量涉及電商、酒旅等盈利場景占用了零費率的補貼資源,導致成本不斷高漲,為此承擔的銀行通道成本超過10億元。
“據我了解,的確存在有人鉆空子的情況?!币駶嬖V數智前線,比如一些學校周邊的商店,可能通過辦理一些證明來申請免費的刷卡機并用于商業(yè),“這其實會帶來一個很大的不公平”。
一位國內主流支付機具企業(yè)的資深人士介紹,商戶接入微信支付需要進行“商戶認證”,明確商戶的性質,收款主體等屬性。因此,學校中非盈利性質的收款項目應該是完全不受影響的,但確實存在一些盈利性質的商戶也想薅非盈利性質商戶的0費率羊毛。在他看來,學校里面及周邊的一些盈利性質的商戶其實收益并不低,“千分之一二的費率都不愿意出,吃相很難看”。另外,費率的調整對個人支付也完全沒有影響。
王蓬博也表示,隨著市場趨于穩(wěn)定,為了利潤的增速停止補貼,從商業(yè)上來講可能無可厚非,但也應該做好社會責任和盈利之間的平衡,否則用戶隨時可以“用腳投票”。
03.對支付江湖影響幾何?
微信支付與高校之間的費率風波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但這件事對于整個支付市場的影響幾何?
多位業(yè)內人士均表示,此次風波對于線下支付市場的整體格局暫時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上述國內主流支付機具企業(yè)的資深人士告訴數智前線,目前在移動支付市場,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巨頭基本占主導,緊接其后的,則是銀聯(lián)主導的云閃付借著超級App支付入口,深入市民的日常。
“影響基本上沒有?!鄙鲜龈咝W生也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微信支付趕在學校宣布的棄用日期前,就已經撤回了之前的政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費率之爭發(fā)酵過程中,多家高校都將支付寶放進了微信支付停用后的替代方案中,有一些甚至首次開通了在支付寶渠道的校園卡充值及消費業(yè)務。上述學生就告訴數智前線,目前支付寶也是支持校園卡充值和消費的,但由于“學校這邊急促接入,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再加上此前校園場景多用微信的習慣,“估計后面大家還是會用微信支付”。
不可否認的是,微信支付此次風波,的確為支付寶帶來了一定的拓展空間。查詢多所高校在此次事件中宣布加入支付寶渠道過程中,所采用的“新中心一卡通”平臺可以發(fā)現(xiàn),包括南京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目前都已經在可綁卡高校名單中。
值得一提的是,移動支付市場的雙巨頭格局雖然依然十分穩(wěn)固,但也不有不少玩家正在摩拳擦掌,試圖努力打下這塊市場。尹振濤觀察,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平臺型的科技公司,都會努力去做一下支付業(yè)務,甚至很多是“不賺錢也要干”。這背后最主要的價值在于,支付業(yè)務是一個很重要的獲取流量和數據的入口。
王鵬博舉例稱,支付寶之所以寧愿用貸款收入去做提現(xiàn)費率、學校等公益性場景的費率補貼,正是因為要維護住支付這個重要的商業(yè)入口的優(yōu)勢,進而更好地維持對商戶和用戶的觸達。
當然,一個明顯跡象是,已經穩(wěn)固的支付格局并不好改變。除了微信、支付寶,包括美團、京東等在內的多家互聯(lián)網大廠其實也都沒能輕易在支付上掀起太多水花。尤其是在最近幾年嚴監(jiān)管和行業(yè)持續(xù)洗牌的背景下,支付牌照價值已有明顯縮水。這對于一些企業(yè)來說,此前曾被他們高價搶下的牌照,就顯得有些“雞肋”了。
上述支付機具企業(yè)的資深人士坦言,企業(yè)有了支付牌照,必須要有大量的商戶使用其支付通道,企業(yè)才能從中獲取收益,“如果無法吸引商戶使用,那么支付牌照就是一張廢紙”。
不過,即便如此,許多企業(yè)依然沒有放棄對這一塊領域的探索。畢竟,按照中國支付清算協(xié)會的數據,2022年,有超過八成用戶每天都使用移動支付,其中,二維碼支付依然是最常被使用的移動支付方式,有95.8%的用戶表示經常使用二維碼。
例如拼多多、字節(jié)跳動、快手、B站、小商品城等多個平臺就在2020年到2022年間,陸續(xù)通過并購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并很快上線了自己的支付產品。今年6月,抖音還一度被傳正在以10億元收購老牌支付公司快錢,以取得線下銀行卡收單牌照的全國經營權來進軍線下場景。盡管抖音很快回應否認了這一消息,但卻表示“目前只是初步接洽”。
支付江湖仍在穩(wěn)定地向前發(fā)展,新的故事何時到來,仍然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