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臥薪嘗膽兩年后,兵馬糧草備齊的余承東終于有底氣向市場大喝一聲“我來了”。
4月20日,華為舉辦終端商用辦公新品發(fā)布會,會上闡述了終端的發(fā)展新思路。其一,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正式更名為“終端業(yè)務”,加速進入商用領域;其二,華為終端成立了商用產品線,專注于服務政府及企業(yè)客戶。這意味著華為將全面發(fā)力商用領域,深化B端業(yè)務。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yè)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的名稱走過了十年的道路,今天我們更名為華為終端業(yè)務,全面進軍商用市場。”
華為將針對政府及教育、金融、能源、制造、交通、醫(yī)療六大行業(yè)帶來定制化、場景化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華為在原有產品線的基礎上,向企業(yè)級的數字化市場尋求新增長空間。華為終端不僅擁有手機、手表、PC等綜合性硬件生態(tài),還將面向政企提供行業(yè)級的軟硬件管理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在數字技術席卷千行百業(yè)之際,隨著華為等巨頭加碼商用辦公場景,生產力工具的迭代也在悄然進行。
商用市場硝煙漸起
從華為本身而言,近年來華為終端一直在重塑生態(tài),拓展縱深。一方面,終端在持續(xù)探索更多產品線,多品類的智能終端矩陣進一步完善。同時,在硬件的基礎之上,華為終端還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能力,形成一體化的軟硬件解決方案。
這既是華為在供應鏈挑戰(zhàn)下的突圍之舉,也是消費電子行業(yè)的大勢所趨。為了強化用戶粘性,完善生態(tài)體驗,“全家桶”式的綜合硬件體系幾乎成為標配,不論華為、蘋果、三星,產品矩陣的比拼早已開始。
另一方面,華為本身擁有B端服務的經驗,這是終端進軍商用市場的基礎生態(tài)能力。據介紹,目前華為終端已經服務了全國25000多家政企客戶。
再看行業(yè)層面,對于終端的商用市場,外界普遍認為早已是紅海。尤其是反復的疫情之下,企業(yè)的辦公模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轉變,傳統的線下辦公模式和靈活的線上模式結合之后,職場的混合辦公策略已經成為日常和趨勢。
而混合辦公、數字化辦公的背后,離不開新硬件、新解決方案的支撐。以往的辦公場景中,臺式機、投影儀等扮演核心角色,如今,政企用戶產生了新的需求,比如遠程辦公套件,包括智慧屏幕、會議軟件;又比如云計算服務,企業(yè)需要上云來存儲、處理數據;此外,PC、打印機等硬件也需要智能化升級,從而更加方便地互通互聯來提高辦公效率。
這一切都激發(fā)了企業(yè)端對于商用的PC臺式機、平板、筆記本、智慧屏等產品解決方案的需求。以PC為例,IDC的數據顯示,2021年傳統PC(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全球出貨量達到3.488億臺,同比增長14.8%,這是自2012年以來PC市場出貨量的最高水平。盡管2022年第一季度出現同比下滑,但是季度出貨仍達到了8050萬臺,IDC全球移動設備跟蹤器集團副總裁RyanReith表示:“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整個PC行業(yè),在物流和供應鏈仍然成為阻礙,同時伴隨著各種挑戰(zhàn),出貨量依舊達到8000多萬臺。我們看到,教育和消費市場都出現了放緩,但所有數據都顯示出商用PC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p>
巨頭競逐“辦公生產力”
可以看到,商用的紅海市場中,結構性的藍海已經開啟。隨著混合辦公模式的普及,未來商用辦公場景的數字化、智能化需求不斷增長,巨頭們也在引領新一輪的行業(yè)變革,科技公司都在加固數字化技術壁壘,著力升級工具,提升辦公生產力。
比如,蘋果正在持續(xù)強化協同辦公、設備互聯的生態(tài)能力,通過芯片和系統的革新,進一步實現手機PC跨設備互聯互通;軟件巨頭微軟也在辦公協同工具、云計算等業(yè)務上持續(xù)升級,來滿足遠程辦公、混合辦公的更多需求。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華為擁有四大殺手锏,其一是端到端的通信和管理能力;其二是操作系統級的系統方案,通過自有操作系統和硬件的適配,能夠形成高效率的人機交互;其三是安全可靠及服務保障層面,華為既有一體化的硬件生產制造能力,又有定制化軟件安全能力及完善的政企服務保障;其四,華為自身正是辦公解決方案的實踐場,由華為內部實踐出的辦公生產力工具,更貼近實際需求。
與此同時,華為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傳統 PC(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市場上,根據IDC數據,2021年全球前五名為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和宏碁;在打印機領域,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20年全球激光打印機市場份額前五名分別是惠普、兄弟、佳能、京瓷和聯想,其中前四家海外企業(yè)占全球激光打印設備出貨量的73.9%,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yè)參與到打印機市場中,華為作為技術派,也在進行差異化突破。
隨著華為入局,在商用辦公生產力的競技場上,從設備、交互、產品矩陣、到生態(tài)服務都將開啟新一輪角逐,產業(yè)也面臨著新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