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英在給環(huán)衛(wèi)工人送餐 受訪者供圖
“愛心是志愿者最好的舞臺,貢獻是志愿者最美的語言”“益動寮城,讓公益成為一種習慣”……走進心記粵當家餐廳,大堂墻兩邊的醒目處,這類充滿正能量的標語隨處可見。它的掌舵者名叫陳紅英,是一位寮步本地的女性志愿者,她也是“東莞好人”。
作為寮步志愿者協會常務副會長,志愿者服務占據了陳紅英的大部分日常。餐廳自開業(yè)以來,陳紅英在公益路上越走越遠。目前,該餐廳每個月利潤的1%都會捐給公益組織,并且常年開展對環(huán)衛(wèi)工人、獨居老人、山區(qū)貧困戶等群體的關愛探訪活動。
2020年7月,東莞對274位“東莞好人”進行頒獎,陳紅英榜上有名。在這些先進典型代表身上,展現出東莞“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的人間大愛,展現出東莞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靚麗風采。
每個月利潤的1%捐給公益組織
陳紅英2015年加入志愿者隊伍,她在2016年4月開設了一家“心記粵當家”茶餐廳,并為環(huán)衛(wèi)工免費派飯、提供涼茶及開放休息。陳紅英直言,因為自己的媽媽在那個年代就助人為樂,所以自己從小耳濡目染,也學到了母親身上的寶貴品質。
在做公益的道路上,她有很多難忘的回憶。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去看望獨居老人,帶了一些蛋糕水果為他慶祝生日,老人很高興,笑得眼淚都出來了。老人說第一次有這么多人給他慶祝生日,還把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拿出來分享。陳紅英一行人離開的時候,那位老人嘴里還一直念叨著感謝的話,讓她感觸很深。
“其實這些老人要的很簡單,而自己正好也能夠提供幫助,并且也會覺得很滿足。”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陳紅英看來,我們也需要去傳承這種傳統美德。
傳承自母親的公益精神還在進一步延續(xù)。陳紅英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平時也會帶上孩子一起做公益。等疫情過去、堂食開放后,她打算開展“小公益”——帶著更多小朋友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公益之心。
“心記粵當家”餐飲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公益文化助力餐廳,它將每個月利潤的1%捐給公益組織;所有志愿者憑借志愿者證進店消費,可享受一定的折扣和關愛;餐廳的員工也會參與到公益服務中。
寮步志愿者協會會長董放新表示,“心記粵當家”餐廳是該協會志愿者服務自我造血的一個探索案例,“志愿者從事公益活動,沒有固定的經費保障,只能通過社會、商家來捐助。那有沒有更多的模式呢?這家餐廳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探索的機會,讓志愿活動自我造血。”
“她力量”感染帶動,公益團隊越來越大
做公益不容易,作為一名女性,堅持做公益更不容易。陳紅英坦言,在公益路上也曾遇到周圍人的不理解,有人甚至認為她做公益只是為了噱頭。
然而她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能讓更多人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加入,這才是做公益的意義所在,讓更多人加入進來?!?/span>
有人問她,為何這么不在乎成本地做公益,她只是淡淡一笑:“因為這件事本身讓我得到內心的愉悅,也讓這座城市越來越好,這些珍貴之處是金錢無法衡量的?!?/span>
女性做公益,也有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那就是更容易感染和帶動身邊的人。陳紅英表示,多年讓她堅持公益的動力是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而她的公益隊伍也在日益壯大。
陳紅英是寮步志愿者協會常務副會長,2015年開始,該協會發(fā)起了愛心商家聯盟活動,給商家頒發(fā)牌匾。一方面給志愿者提供關愛,另一方面發(fā)動更多商家參與志愿者服務。這個聯盟高峰時有一百多家。同時,該協會也發(fā)起了環(huán)衛(wèi)工人愛心驛站活動。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呼吁、感召社會更加關注環(huán)衛(wèi)工人群體。
近日,在共青團東莞市委員會、東莞報業(yè)傳媒集團的推薦下,網商銀行留意到陳紅英的公益行為,邀請她加入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并決定給予她一筆公益扶持金。陳紅英直言,有了網商銀行的助力,他們的公益事業(yè)更有動力?!笆紫?,讓公益行為受到更多的關注;其次,聯盟匯聚了更多做公益的人,讓公益人員找到了組織,讓每一個做公益的個體不孤單,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志愿者的工作和行為;最后,網商銀行在公益資金上提供的支持,可為我們團隊的公益活動進行成本兜底,讓團隊可以在公益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氣?!标惣t英說。